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一、乡镇(街道办)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应急机构。1. 成立乡镇(街道办)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挂牌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确定分管领导,落实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2 有固定办公场所和应急值班室,并配备电脑、电话、政务内网、政务外网等必备的信息化设备。(二)应急预案。1. 编制总体应急预案和应对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预案汇总成册,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备案。2. 预案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3.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 1 次应急预案演练。4•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三)应急队伍。1 利用现有的基层乡镇(街道办)干部、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人防队伍等资源,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人数不少于 20 人。3•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每年集中训练不少于 2 次,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四)应急保障。1. 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2. 建立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储备仓库。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并将物资储备登记成册,如储备简易防护服、头盔、防护鞋、手套、防护口罩、应急灯、医疗救护包、救生绳、灭火器、救生衣、救生圈等,有条件的可配备对讲机、应急车辆、应急 3G 单兵、橡皮艇、冲锋舟等装备。3. 建立符合实际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手段,如应急广播、手机短信、大喇叭、锣鼓、防空警报器等,确保辖区内人员的全覆盖。4. 建立能够容纳相应人口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供水设备、供电设施和厕所等基本生活需求设施。5. 建立现场视频和照片上传系统。能够通过应急平台中的微信、QQ 等软件设备将突发事件现场视频和照片及时上传至县级政府应急办。(五)应急制度。1. 建立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专职或兼职信息员。2. 建立完善隐患排查监控制度,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登记和监控,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重点防护目标管理制度和数据库。3.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解处置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预防社会安全事件发生。4.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