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研总结如何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研总结 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养,而提高受教育者的素养,关键是看教育者的素养。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变“接受性学习”为“制造性学习”,又向广阔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主动进展、主动探究的乐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进展的过程至关重要。老师只有鼓舞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问难,才能培育他们大胆探究的思维品质。如何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自己实际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一、兴趣导入,激发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一节好课,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例如,教学“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老师说:“请同学们报出一个数,老师能马上断定它能不能被 3 整除。”一试果真如此,这时学生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头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推断出来”的疑问,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知道这种推断方法,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重视操作,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训练,逐步培育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把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纸盒剪开,把相对的面放在一起比较;有的用尺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还有的把长方体的一个面放在纸上,用笔画出,在把相对的面放在刚才画的图形上进行比较……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思考,学生很快得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结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不但印象深刻,同时也埋下了创新兴趣的种子。 三、发扬民主,重视小组讨论的成果 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在教学中,如有较难解决的问题,我都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各小组都有一名成绩较好有威信的学生担任组长,他能够组织本组成员讨论、讨论上报本组的意见,还能帮助本组的学困生学会新知识,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组长了如指掌,便于把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