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 勇敢、机智 孙悟空是只勇敢的猴子,这是无可非议的。保护唐三藏西去的途中,很多困难、面对很多的妖魔鬼怪都是孙悟空一马当先去解决的,他靠着他无敌的如意金箍棒和七十二变为唐僧的西行道路开道。甚至很多时候我都会认为猪八戒和沙和尚是为了证明孙悟空是勇敢者、智者而存在的,他俩就是永恒的抢镜头的龙套。 有理想,有理想 孙悟空是只有理想,有理想的猴子。这种所谓的理想和理想并不是跟着唐僧是才能体现的。而是一开篇吴承恩就向我们读者展现的。当孙悟空还不是孙悟空,还是美猴王的时候,他并没有一心只同意局限在猴王的位置,他想统治的不仅仅是他的猴子猴孙们,他还想做百兽之王统治山中的所有动物,于是他经过数十个年头的寻访,他拜“须菩提”为师,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虽然在这里须菩提是糅合道、佛的一个人物,但猴王与菩提的相遇似乎在预示着他命中注定的佛缘,佛是讲究缘分的。菩提给他起了一个“人”的名字----孙悟空。他挣脱了猴子的身份,成了一个人。此时的他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和七十二般变化。跟随唐僧后,西去取得真经就成了他人生中坚定的理想和伟大的理想。 忍辱负重 西行途中孙悟空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首次气跑是“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 14 回),孙悟空对拦路抢劫的歹徒首开杀戒,反遭师父责备“无故伤人性命,全无一点好善之心”,孙悟空一气之下跑至东洋大海,“一度遭贬逐”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 27 回),孙悟空对狡猾多变,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义无反顾地给予“三打”,唐僧反而将功变罪,“一纸贬书”,无情地“逐走”孙悟空。“二度遭贬逐”是“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第 56 回),对于一伙剪径的强盗,孙悟空毫不留情,一一除尽,师父决然将他再次“逐走”。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贬逐”,莫大的冤屈,孙悟空却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业为重。“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第 30 回),从而表现出宽广的胸襟与气度,这些放在“齐天大圣”那时的他是万万行不通,办不到的。 人情世故 在这只猴子的早期经历中,很大一部分的经历都是在天宫中与众神仙一起度过的,因此他必定对天宫中众仙之间那些人情世故司空见惯,或许当时以齐天大圣自居的他自负到我行我素,不理这一套。但无疑败于佛祖被压五行山这件事对他会产生很大的打击,也要让他开始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或许可以齐天,但天外还有天。 所以,经过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