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学期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妨让我们仔细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期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新课程在北京已实施了一个学期,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我们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初步的理解,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课程中,大家应该转变的教育理念主要有: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进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要改变过分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但是在实践上,我们做得还不到位,因为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上还需要一个探究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裕,也因为教材编写的也不够成熟,还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对老师的要求过高。例如: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培育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是需要时间的,没有一定次数的练习,是不能形成技能的,多数学生的不可能一次理解就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我们的考试又不是开卷考试,这是一个矛盾。又如,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时间,还需要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还需要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在必修一课本中不要求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如何要求学生掌握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不要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则很多氧化还原反应都需要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也需要很多的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必修二中,基本没有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