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完善中小学寄宿制,创新进展农村教育事业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怀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进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养。**县**乡中心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乡位于**县东南部,是该县老区基点乡之一。全乡辖 13 个行政村,总人口 1.6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 97%以上。20XX 年国民生产总值 1084 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2041 元。目前,全乡有初中与小学合办的中心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786 人。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在上世纪 80 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县根据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 90 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 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乡初中辍学率高达 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生源减少,有些老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乡界源村 1998 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 28 人,配有老师 4 名,师生比为 1:7,大大高于 1:23 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老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为改变不利局面,**乡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 20XX 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村级小学全部撤销,全乡只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达 589 人,服务半径 21 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村学生上学需走 6 华里村道。最远的**村则为 28 华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