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教材第一章政治公务员考试的政治常识部分一般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哲学部分国考很少涉及,地方公考则常和时政结合起来考查,故本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作过多讲述,只对考生常分辨不清的两个问题作简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国考重点,考查内容形式很少涉及理论性问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我国重大政策、理论演变的了解。一般公务员考试参考书是按理论体系来编排内容,难以适应考试的要求,故对于本部分我们首次以时间顺序为脉络,梳理我国重大政策、理论的形成、演变,以适应考试的要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但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古罗马关于水、火、气等是世界本原的学说。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3.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作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考点解读】考题中,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常包含“我”“心”“人”“感觉”等与个体相关的词汇,如:万物皆备于“我”;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常包含“道”“理”“绝对观念”“理念”“上帝”等词汇。故考生只要确定这些核心词汇,就能区分其是什么类型的唯心主义观点。【例1】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的思想。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王守仁即王阳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观察题干,发现关键词汇“心”,即可确定为主观唯心主义。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所谓形而上学是指一种对世界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看法,而辩证法则是对世界联系的、发展的看法。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它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考点解读】判断是否为辩证法,一看是否是联系的观点(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二看是否是发展的观点(是否符合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是则为辩证法,否则为形而上学。【例2】下列表述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是()。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每个选项都含①,故①肯定正确;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的意思是这个事物就是那个事物,那个事物也就是这个事物,从本质上否认了事物之间的界限,是相对主义诡辩论,非辩证法,排除A、C;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亦属辩证法,故选D。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节以时间为脉络,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为主线来阐述党的一些重大理论政策。中国共产党1921年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后因为战争、“文革”等因素,召开时间并不固定,1977年召开党的十一大之后,开会时间固定下来,为每五年召开一届。大会闭会期间,党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会议,称为“几届几中”全会。按一般惯例,三中全会常涉及经济,四中全会则关注党建。一、改革开放之前(1976—1978年)(一)“两个凡是”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二)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