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面包好朋友》教案+反思小班科学《面包好朋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不同形状的面包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进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一资源来开展活动,不是让幼儿仅仅徘徊在有趣、喜爱的层面上,也不是把面包当作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工具。更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来讲解、示范,让幼儿机械地重复记忆而是设定问题情景与幼儿共同开展有意义的,互动的对话,促进幼儿的建构式学习。让幼儿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对三种形状进行区分配对,体验集体游戏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对三种形状进行区分配对。 2.体验集体游戏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若干。 2.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面包若干。 3.果酱、毛巾、碗、勺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幼儿自己自由找好朋友抱一抱。 二、图形宝宝找朋友。 1.出示圆形,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圆形的形状特征。(依次出示三角形、正方形)。 2.请幼儿找到图形宝宝,并说一说自己是什么图形。 3.请相同图形的幼儿上来,大家一起和图形宝宝打招呼。 4.游戏:图形宝宝找朋友。 三、面包好朋友。 1. 老师示范。 2. 幼儿分组操作。 3. 分享活动。 课后反思: 面包好朋友是一个小班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面包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感受,并能自制夹心面包,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游戏,找到好朋友一起抱一抱,激发幼儿兴趣,引出图形。 于是,顺利过渡到第二环节,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找朋友的基础上,让加深难度,让幼儿帮图形找朋友。大部分幼儿都能找到和自己一样图形的做好朋友,只有个别幼儿,在我的帮助下找到了朋友。 第三部分让孩子们自己来动手操作。毕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经验会比听来的知识经验要牢固。由于我事先的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铺垫做得较好,在孩子们动手环节中,发现已经完全不需要我的帮忙了,孩子们一个个先拿好一块面包,然后涂上自己喜爱的果酱,再找到面包好朋友,而且一个个都对得很整齐,连最难对整齐的三角形也对整齐了。 在赠送环节中,孩子们知道送给别人东西要两只手一起拿才是最有礼貌,于是一个个都能做到两只手送好朋友夹心饼干呢!哈哈,小朋友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宝宝,不过,还有个别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