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估检测(十四)(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3为单选题,4~7为多选题)1.(2019·湖南六校联考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折射现象B.在电磁波接收过程中,使声音信号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叫调制C.一简谐横波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传播到坐标原点,此质点正从平衡位置以速度v0向下振动,已知质点的振幅为A,振动角速度为ω,则x轴上横坐标为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sinω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解析:选C.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A错误;在电磁波接收过程中,使声音信号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叫解调,选项B错误;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选项D错误.2.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A.A、B均不变B.A、B均有变化C.A不变,B有变化D.A有变化,B不变解析:选C.白炽灯光包含向各方向振动的光,且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等,所以旋转偏振片P时各方向透射光强度相同,故A点光的强度不变;白炽灯光经偏振片P后变为偏振光,当P旋转时,只有与Q的偏振方向一致时才有光透过Q,因此B点的光强有变化,选项C正确.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则双缝的间距为()A.2.06×10-7mB.2.06×10-4mC.1.68×10-4mD.1.68×10-3m解析:选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明条纹间距Δx、双缝间距d与双缝到屏的距离L间的关系为Δx=λ,则双缝间距d==m≈1.68×10-4m.4.下列选项与多普勒效应有关的是()A.科学家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C.技术人员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D.交通警察向车辆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确定车辆行进的速度解析:选BD.科学家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利用光速快,故A错误;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技术人员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是利用其穿透能力强,故C错误;交通警察向车辆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确定车辆行进的速度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故D正确.5.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入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短D.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速变小解析:选ACD.在E点作出法线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由n=可得折射率为,选项A正确;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在BC边上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会发生全反射,选项B错误;由公式v=可知,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速变小,根据λ介=,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短,选项C、D正确.6.把一平行玻璃板压在另一个平行玻璃板上,一端用薄片垫起,构成空气劈尖,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所示.这时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面关于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是光在空气劈尖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B.干涉条纹中的暗条纹是上述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C.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条纹向着劈尖移动D.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应在入射光的另一侧解析:选AC.根据薄膜干涉的产生原理,上述现象是由空气劈尖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叠加而成,当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叠加时,振动加强,形成亮条纹,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因相干光是反射光,故观察薄膜干涉时,应在入射光的同一侧,故D项错误;条纹的位置与空气劈尖膜的厚度是对应的,当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时,同一厚度的空气劈尖膜向劈尖移动,故条纹向着劈尖移动,故C项正确.7.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