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工会固定资产是工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正常运转、为职工服务、开展活动的基础。当前在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购轻管”现象,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新《工会会计制度》的实施,如何真正管理好工会固定资产,提升工会固定资产使用质效成为各级工会财务部门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新旧《工会会计制度》的有序衔接。新《工会会计制度》改变了工会原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和核算方式,能更清楚、更合理地反映工会固定资产现状,有助于提高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有助于优化工会固定资产的配置。在原制度下,工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存在偏差。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避开资产价值高估、虚估,报废无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使工会固定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有助于法律规范工会固定资产的定义。根据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定义,将工会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划分:对持有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使用期限超过 1年(不含 1 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1000 元至 1500 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资形态或者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 1 年(不含)的大批同类物资进行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有助于法律规范固定资产核算范围。 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会系统对会计核算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法律规范,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但在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上有偏差。一是部分人员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比较重视固定资产采购,只在购置时加以重视,严格根据政府采购流程购置固定资产。购置后就不再关注其后期管理和使用,清查盘点不及时和不到位,一年甚至多年不进行盘点,存在“重钱轻物”现象。二是部分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专职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目前,工会财务部门负责账面资金管理,办公室兼职负责实物管理,存在彼此职能交叉不清现象,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应付了事。三是固定资产的变动、使用、领用等没有相关规章制度,随意性较大,人员变动时,存在交接不及时和“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毁损等。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不法律规范。一是欠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