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习目标】 一、抓住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的思路,掌握课文的篇章结构。 二、概括归纳全文七节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据此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抓住细节,分析个性。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 三、抓住细节,分析个性。学习刘和珍君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领悟鲁迅先生刚正不阿的品格。 四、有情感地朗读全文,并会背二、四两节。【学习重点】一、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抓住细节,分析个性。【学习难点】挖掘作品中隐藏于具体时空背后的超时空的哲理意义,领略鲁迅杂文的哲理美。 一、情境导入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 年 5 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 年至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 年 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全文可分为几大部分?2.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刘和珍的语句,并概括刘和珍的思想性格。 3. 本文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几类人,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感情4.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又几次说“无法可说”,为什么这样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第六节中说‘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单在第七节中说: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吧。”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作用?1 6 结合课文及背景知识,谈一下你对下语句的理解。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