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信息失真的体现与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进展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作用也愈发重要。但当前会计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假账泛滥、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国务院前总理朱?F 基同志在考察国家会计学院时题词“不做假账”,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提出基本要求。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很普遍,会计报表造假行为仍相当严重。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1.通过资产造假来调节利润。一般使用非法手段来提高资产价值和虚增盈利,即虚构资产收入或人为降低资产价值。2.通过多计或少计负债来调节利润。一是多计收入或少计负债、人为降低资产价值达到虚增盈利目的。二是隐瞒负债和费用,达到虚增盈利目的。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帐款虚列,潜亏挂账或应收帐款少提备抵坏帐,多计固定资产等;漏列对外欠款。3.通过多计或少计收入来调节利润。一是调整收入数额,通过虚列销售收入或隐瞒收入。二是调整收入确定的时间,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延到未来期间确认或应未来期间确认收入本期确认,达到调整当期利润目的。4.混淆成本和费用几个界限达到调节利润目的:一是混淆产品成本界限。混淆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混淆本期产品与下期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混淆各种产品不同的费用界限、混淆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二是混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界限,或者混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界限,不按规定划分上述费用,造成成本或费用不实;三是混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造成资产和利润不实;四是混淆福利费、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界限,将应由福利费列支项目在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中列支,挤占费用或多计营业外支出达到调整当期利润目的。5.通过挂账来调节利润。一是将支出挂在跨期摊销科目中。将支出挂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预提费用”这几个跨期摊销科目中,以调节利润。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应由本期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使本期盈利,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二是将损失长期挂账。将三年以上的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虚增本期利润。三是利用“未达账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