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从高考来看,对思想内容的考查就是对诗歌的情感考查,至于观点态度,时有考查,但不是太多。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情感的,所以古诗鉴赏总是难以避免考查情感,因此,此考点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型。此类情感最为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并且通信不便,难以沟通与交流。所以诗词中的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是一个普遍的话题。专心 爱心 用心12.愤世嫉俗与怀才不遇型。对统治者不满,抱怨无人赏识,个人事业与理想无法实现。南宋的辛弃疾写的不少词都是这一类。专心 爱心 用心25.自得其乐与惜春悲秋型。一些古代诗人不去关注社会与国家,而只是把情感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在官场打击或备受挫折后的无奈选择。寄情山水、登高览胜、归隐田园、惜春伤秋等等。专心 爱心 用心32009 年全国大多数高考试题都专门设题考查。常见设问方式有:1.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3.这两首诗中的情感有何不同?4.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专心 爱心 用心4怎样作答诗歌或其中的某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①抓字眼。如“韶光匆匆”“落花风”可暗示出惜春之情。“无赋招魂”“且排”都暗示了诗人的忧虑。②明写法。律诗的上下四句之间,以及词的上下阕之间,一般都是上为铺垫,下为真正的中心所在。问题上段一般是写眼前之景,下段写心中之情。所以下阕往往是针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所抒发的情感。③看注解。本题中的注解①就明显暗示出本诗是对国运衰微的感叹。【答案】 “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命题中会问到诗歌或者其所描述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如何作答这类题专心 爱心 用心5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