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类与环境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 1~3 题。1.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 )A.内圆B.外圆C.箭头①D.箭头②2.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②表示的是( )A.废弃物 B.生存空间C.物质和能量 D.消费活动3.若箭头④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③表示( )A.全球气候变暖 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C.极冰融化 D.海水膨胀4.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结果的是( )① 某工厂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② 人们在火山山麓地带垦荒,火山喷发,喷发物毁坏了农田 ③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培养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形成著名的鱼米之乡 ④ 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5.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① 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③ 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④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宗教和哲学上的重大课题,在很多宗教的教义当中都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据此完成 6~7 题。6.我国有句“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古话,说明了( )A.名山上自然资源丰富,便于充分利用B.佛教徒非常喜爱和爱护大自然C.名山上游人多,便于传播佛教D.名山风景优美,利于居住7.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儒家思想著述《论语》上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些思想反映了( )A.对自然界采取消极态度B.满足于利用自然的原始状态C.对大自然既利用又保护的观点D.过分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的主观能动性8.下列做法中,符合尊重和善待自然原则的是( )A.加快对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B.全面停止对各种生物资源的利用C.对森林资源实行采伐与抚育相结合的利用方针D.降低世界居民的消费水平,以节约自然资源9.环境伦理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下列选项符合正确环境伦理观要求的是( )①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②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③ 经济发展应尽可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④ 人类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保持在环境承载量的范围之内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