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人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明确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本质的自学性。 具体要求 1. 知识方面 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 理解: 1.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 2. 结合实例,从道理上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3. 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 4. 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5. 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6.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7.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及其各自的作用; 8. 结合基本事实,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 9. 结合实例,指出概念、判断、揄在思维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0. 结合基本事实,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意义。 运用: 1. 列举实例,运用有关原理,比较说明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2. 结合事例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3. 能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能力方面: 1. 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较认识的深化、扩展、推移,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2. 在教学中,通过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等等,提高学生的评语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1. 提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学性,挖掘自身潜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能自觉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心 爱心 专心1 3.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教学难点: 1. 辩证地认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2.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3. 对感性材料的思考加工中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4. 分析与综合相接合。 课时安排: 7 课时 用心 爱心 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