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0课 赤壁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0课 赤壁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4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0课 赤壁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4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0课 赤壁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3/4
赤 壁 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赋”的特征,鉴赏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 【学习难点】 1、 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 二、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 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 三、有关“赋”的文体简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 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四、生字词: 壬戌( )之秋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之章 徘徊于斗( )牛之间 如冯( )虚御风 桂棹( )兮兰桨 击空明兮泝( )流光 倚歌而和( )之 余音袅袅( ) 泣孤舟之嫠( )妇 苏子愀( )然 山川相缪( ) 舳舻( )千里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渔樵于江渚( )之上 驾一叶之扁( )舟 举匏( )尊以相属 寄蜉蝣( )于天地 无尽藏( )也 相与枕藉( )乎舟中 【文本探究】精读第一自然段 1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本段的感情色彩什么为主? 3、思考:“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10课 赤壁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