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化》全册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化》全册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13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化》全册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13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化》全册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13
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2.了解哪些因素推动了城市化发展。3.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4.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5.针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自主预习】一、什么是城市化1.人口向城镇 和城市 不断扩大、 变为 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① 城市人口占 持续上升② 劳动力从 产业向第 产业逐渐转移③ 城市用地 不断扩大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推力:那些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那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 机会多;城市社会 程度高;文化 齐全;城市 便捷。4. 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 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 发展水平。5. 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重难剖析】1.城市化的动力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地位提高人口空间移动动城市拉力农业推力城市化【读图精析】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P31 图 2.16)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1985 年到 2000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总数的增加和各等级城市数量的增加。【典例精析】(2008·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1)1982 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D.40%【解析】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从图中可以看出 1982 年该国城镇人口为20000 万,乡村人口为 80000 万,代入即可得出城镇化水平为 20%(2) 20 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 年代初期B.70 年代中期C.80 年代中期D.90 年代后期【解析】从城镇人口曲线变化可以看出 80 年代及其以前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90 年代后期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3)1961~2007 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解析】根据目前人口总数可以判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化》全册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