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的奥妙 阅读附答案 星空的奥妙 ——刘慈欣访谈 刘慈欣(以下简称“刘”),科幻小说作家,代表作《三体》。 吴言(以下简称“吴”),文学评论家,自由撰稿人。 吴:听说您在《三体》开始创作的时候只计划写一部,后来延展到了三部,而且感觉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期间应该有出版方、科幻迷的影响,这也是个创意激发的过程。科幻文学作为大众文学,跟读者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您觉得呢? 刘:《三体》开始构思时倒也是三部,但后两部是不是能写则要看上一部的销售情况,科幻小说是一种类型文学,有很强的市场属性。《三体》是有扩展的可能性的,现在我还是集中精力试图创作全新的作品,以后也许有机会再回到这个题材。关于和读者的互动,在我是不存在的,我的创作过程是完全个人化的,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与任何人讨论沟通的习惯,也没有这种愿望。同时,我基本上不认识自己的读者,与他们也基本没有沟通。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习惯,其他的作家不一定是这样。 吴:我感觉电影是您科幻创作中重要的素材来源,这一点同主流作家主要依靠阅读来源不同。对于科幻作家这是正常的,您怎么看创作素材的来源问题? 刘:我感觉主流作家创作中的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本身吧,这是科幻小说很难做到的,因为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世界一般都远离现实。其实我创作的素材也是大部分来自阅读,科幻电影给人的启发并不多,从市场考虑,科幻电影中一般不会出现很新的创意。 吴:您虽然称自己不是文学爱好者,但我发现您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和天赋。看到一些资料,您说深受俄罗斯文学影响,想具体问问受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影响较深。 刘:主要受托尔斯泰的影响比较深,对我影响最深的小说是《战争与和平》。 吴:想请您谈一下,在您的知识结构里,支撑科幻写作的构件有哪些? 刘:我对科学技术比较感兴趣,同时对军事也有一定的兴趣,支撑我科幻写作的构件主要是自己的物理学和宇宙学知识,具体说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和暴胀学说。至于更为现代的弦论,太深了,有些搞不懂。我的生物学和经济学知识是个短板。 吴:对于科幻文学评论您有什么建议? 刘:现在文学界对包括科幻在内的类型文学的评论,都是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语境和框架。不可否认,所有文学体裁都有共性,但不同的文学类型也有自己的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不是恰当的评论方式,假如用这样的标准和语境来评价,包括我的小说在内,相当一部分国内和国外的科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