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舞蹈老师的教学随笔 所谓科学性语言是指在舞蹈教学中根据科学的要求正确无误的阐述舞蹈知识、要求和理念,消除教学中的随意性,不说没有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断性的废话, 也不充许模棱两可或者模糊其词。老师能否运用科学性的语言同老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程度紧密关联着的,比如芭蕾基本功训练中的站半脚尖的击腿动作,老师最好边示范边说明这个舞蹈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它所起的作用。如上述的击腿动作是为了增强腿踝部和脚背的力量,并保证腿和脚上的肌肉准确快速的反应,动作重点落在支撑腿上,躯干保持笔直,腹部收紧,双肩勿受牵动,动作时膝盖要外开等等,这些都是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检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科学的总结。 二、感觉性语言 学习舞蹈与学习文化知识不同,后者绝大部分是前人业已证实的,比较可靠的间接经验,我们只要理解吸收就行了,而前者必须亲自实践,在做动作过程中由大脑指挥身体运动作用于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从而产生神经兴奋,这种兴奋传入大脑皮层引起运动感觉,这种感觉是人体运动中必定产物,也是指导动作的重要因素。它能帮助你体验到身体各个部分用力的大小幅度,方向和速度……等等。我们所需要的是正确的动作所产生正确的肌肉运动感觉,只有这种正确的运动感觉才能作为我们学习舞蹈动作的正确信号刺激。老师可以直叙自己真切的肌肉运动的感受,也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或事物来比拟这种感觉。比如学习“平转”让人感到自己的身子好像是圆规,躯干作圆规的上半部,两条腿作圆规的下半部,旋转时大腿夹住一件东西不能分开的感觉。一会儿右脚是支点,左脚旋转,一会儿左脚是支点,右脚在旋转,每次旋转前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起动的运动感觉,这种感觉越是清楚,所学到的技能就越准确牢固。因为舞蹈是成套人体动作所组成的,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总是紧密衔接着的。 三、艺术性语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而又十分贴切的艺术语言来描绘舞蹈动作的意境特别重要,它既能促使学生把动作做得尽善尽美,又能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但这决不是老师随心所欲的自我发挥。也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总之它不能矫揉造作,不能为艺术语言而艺术语言它必须符合动作的科学性原则,在这个范畴内寻求相适应的艺术语言。 总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科学语言是基石,感觉语言起领航作用,而艺术语言给予前两者以生命力,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但愿我们大家共同探究和讨论艺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