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2、教学目标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实验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育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课本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等进行演示。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有用性。 结合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现 阶段学生的能力进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进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具 体,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某个物体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有多重”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质量。同时初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然不高,但动手的 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乐于参加实验,在本节课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和训练,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物 理概念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开物理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质量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 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