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的五项注意 一、实事求是 考生应该如实向导师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讨论兴趣、特长等相关信息。诚实的考生更能获得导师的青睐。主要基于:其一,诚实是一名讨论者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科学讨论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探寻事物背后的本质。假如讨论者缺乏诚实的品质,总是幻想走捷径,无疑难以进入科学的怀抱。 其二,诚实在当今学术界显得弥足宝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其不良副产品也开始弥漫学术界,浮躁之风愈演愈烈。因此,诚实在当今学术界是如此的重要,导师在选择学生时也将会对其投入更多的目光。 二、与人方便 一般来说,硕士生导师是一所高校或讨论所的中坚力量,大都承担极为繁重的科研、教学和行政任务。与人方便原则,就是要尊重、考虑导师的需要。这里所说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工作需要。考生应该避开在工作时间打扰导师。在导师上课或办公时间拨打其移动电话,极易招致导师的不满。 其二,休息需要。考生应该避开打扰导师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午休、晚上九点以后是导师的休息时间,要尽量避开。总之,考生应该切记:导师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应该尽量从导师的'需要出发,避开弄巧成拙。 三、重点突出 这是指考生应该与导师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避开天马行空。一般来说,导师比较关怀考生的讨论兴趣和特长。主要基于:其一,考生的讨论兴趣直接关系到日后导师的指导。假如考生的讨论兴趣与导师的讨论领域契合度高,无疑能减轻导师的指导压力,提高指导效率。其二,考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导师日后的声誉。 一般来说,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一名导师的核心指标,而其所带学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重要标准之一。能力强的考生一般都能产生更多讨论成果,所以更受导师喜爱。大家应该事先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做好充分准备。总之,考生应该牢记:导师的时间很宝贵,尽快进入正题吧! 四、态度决定一切 毫无疑问,与导师联系的态度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态度能够赢得导师的好感呢?其一,积极求学的心态。显然,对求学抱有积极心态的人,在入学后能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反之,抱着随便态度的人,也较难在学术上做出成果,这样的考生很难获得导师的肯定。 其二,戒骄戒躁,心态平稳。学术讨论要能忍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假如缺乏平静的心态,浮躁不安,功利心非常强,很难想象将来能沉下心来潜心于讨论。考生在与导师联系时,既应彬彬有礼,又不奴颜婢膝。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赢得导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