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4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4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1/3
2014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3
2014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3/3
第 22 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性质及职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及发展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含义,理解这三者共同构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渠道搜集资料,了解现代中国政治体系的鲜明特色及优越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理解建设民主政治要从国情出发。 预习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建国后,我国统一战线是怎样发展的?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主体知识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 建立 ① 探索发展阶段(1954――1957) 时间: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 与 关系,昭示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 。 ② 遭受挫折阶段(1957――1965):1957 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 的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趋于停顿。 ③ 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十年“ ”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④ 恢复完善阶段(1976――今): 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人大加强 工作,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 和 建设,在中国现实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确立 ① 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 专制独裁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 经过 A.1949 年召开的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 和 的政治制度。 B.1954 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 和各民主党派 的确立。 ③组织形式: 是党领导下的 的主要形式,是 的基本组织。一届人大后政协成为 、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④ 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调动了 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 、共同建设祖国的新局面。 发展: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的方针,作为党与各民族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拥护。 挫折 ①1957 年的 斗争扩大化,使很多民主人士被错划成右派,无法参政议政,严重破坏1了 制度。 ②“ ”时期,民主党派停止活动,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恢复和发展 ①“ ”结束后,党领导下的 与 制度得到恢复,并得到新的发展。 ② 1982 年党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4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岳麓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