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 新文化运动【考点解读】考点: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课标解读: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但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知识梳理】一.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得到发展。3.思想:西方 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进行 革命,必须进行 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 逆流。二.兴起1.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 》)。2.代表人物: 、李大钊、鲁迅、 等。3.指导思想:西方的 、 思想和达尔文的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以“ ”为办学宗旨,使其成为运动中心。4.主要阵地:《新青年》。三.内容(或成就)1.思想革命(1)提倡 ,反对专制;提倡 ,反对迷信和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对以 和 为代表、维护 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树起了“ ”的大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 、 、 的全面清算。其中, 批判地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 和 的黑暗,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还发表《 》揭露“ 、 、 ”伦理道德的危害性。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 观念,指出与资产阶级的 根本对立。 2.文学革命:(1)斗争锋芒:指向 及其文体—— ,以彻底清算 。(2)发起: 年 1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 》一文,系统提出了 的主张,即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3)发展:陈独秀发表《 》,主张以 取代 ,推倒 ,建立 。3.文化平民化(1)教育界: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 思潮。(2)文学界:白话文得到推广,内容反映形式生活,形式创新多样。四.意义1.是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在政治和思想上给 和 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冲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民主主义的 和 运动。3.促使人们追求 、追求 ,为 在中国的传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