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分析形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祖国统一大业充分信心。【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难点: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学法指导】① 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实践。② 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 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④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知识链接】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形成的历史条件、重大发展、基本内容、主要意义以及正确认识1.历史条件:(1)从历史上看,北魏、契丹、元朝等朝代都曾经实行过“一国两制”的做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一纲四目”政策,成为“一国两制”政策的前身。(2)从根本上看,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3)从前提上看,中国共产党重新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作了新的定位。(4)从现实上看,台湾、香港、澳门的客观现实,也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条件。(5)实行一国两制,是新中国以和平姿态,争取在国际关系和两岸关系中占据主动的需要。2.提出过程:(1)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实现通商、通航和通邮。(2)1981 年,叶剑英提出“叶九条”。(3)1982 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1984 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政策成为基本国策。3.基本内容:“一国两制”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就其详细内容来讲,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①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