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百搭的专业 “今年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我们系一共 140 多人,大部分还是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Juliet 说。她的同学不少都进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不少人进了银行,像她这样做公关的也不占少数,更有一部分进了民办高中做英语老师,“真是做什么的都有。” 英语专业在 Juliet 看来,是个“百搭”的专业,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往好处想就是,什么都能做;可往坏处想就是,不知道该做什么。 “你想,计算机、电子工程什么的理工科,毕业以后干什么挺明确的,计算机系的人若是生性外向,同意做销售这样的工作多半也是 IT 行业科技公司的销售。不像我们,想做销售都不知道该去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做。” 不确定性给 Juliet 的求职带来了困扰,确定方向成了她的首要任务。 兼职汉诺威 怎么确定方向呢?自然是做了才知道。实习是 Juliet 寻找方向的主要方法。“我觉得会展这个行业很不错,在上海有很大的进展前景,所以很想试一试。大三的时候,正好碰到汉诺威展会公司在大量招聘兼职,我就去应征了。” 英语好让 Juliet 轻松获得职位。“我兼职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财务。”这对 Juliet 来说是非常有趣而新奇的经历———“讨债”。说是“讨债”,与平常我们想象的讨债场景不一样,“老外付钱很爽快,一来费用原来也不算多,二来这些钱确实应该支付,不是乱收费。”因为会展的参展厂商会在展会期间产生一些临时的费用,如会展的目录、布置展台时增加的材料费等等。费用虽不是很大笔,但因为参展的大量厂商都是外国公司,“财务因为英语不够流利,需要一个英语好的助手帮忙,也好壮胆啦。” 于是乎,Juliet 跟着财务“到处讨债”。展会现场到处跑,每天要和十几家公司打交道。“催缴欠款”的空隙,Juliet 还得帮助财务“吆喝”,在现场卖会刊。说得口干舌燥,走得腰酸腿疼。 两个星期的兼职工作,让 Juliet 对办展会有了初步了解。“像汉诺威这样的公司每年也就举办 1-2 届世界性展会,而筹备工作往往长达一年。”不同国家厂商的邀请,各方面的联系等等让她充分领略了展会业的工作复杂程度和工作强度。 尽管进展很好,行业前景不错,但 Juliet 发现,会展业“ 对 体 力 要 求 太 高 了 ” , 她 觉 得 自 己 还 是 更 喜 爱 做 一 些InHouse 的文案工作,而不是偌大一个会场来回跑。“原来还是很感兴趣的行业,做了以后发现好归好,但不是很合适。” 实习公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