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建议探究[摘要]文章首先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后对完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改善定价方法,量化预警市场价格风险;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和监管制度,减少制度风险;提高风险监测能力,防范外部性风险;培育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市场价格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原因分析1.1 内部原因(1)自身特点。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价格是由其基础产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因此比较传统金融工具对价格变动更敏感,风险更大。其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成本比较低,潜在亏损很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要求的初始净投资额很少,参加者只需少量保证金就能进行巨额交易。这种交易机制极大地放大了交易风险,一旦失利则损失惨重,甚至造成致命的打击。最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一种未来交易,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很难准确推断基础工具价格走势。(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执行情况。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在这里,我们主要指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会计监管与审计监督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以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银行为例,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动态纠错的过程和机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头寸不断变化,不能及时在银行的会计报表里得到反映,要监督防范这些风险,并及时分析风险的成因就必须尽力完善切实可行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有效的手段建立风险的监测、监控和评价的系统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并且根据测定的风险、战略规划和政策,应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纳入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管理、控制目标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处置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1.2 外部原因(1)外部监管不力。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来看,涉及证券监管部门、货币政策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交易所等。各个部门若从各自的部门利益出发,从而政策取向不一致,可能导致过度监管或监管不足,相对加大风险。从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来看,在国际上参加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企业以及私人投资者,而我国将跨境交易的主体局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少数国有企业。自 1995 年以来,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有:1995 年《人民银行法》(2024 年修正)、《商业银行法》(2024 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