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二)整合辨析与强化训练学案目标 1.整合、辨析相关表达技巧。2.强化对主要表达技巧的训练。一、整合、辨析相关表达技巧(一)关于情与景方面的表达技巧1.概念辨析情与景的关系是古典诗歌写作和鉴赏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高考考“情与景”关系涉及的表达技巧角度有:(1)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某诗某句。这样的题目答题步骤与要点是:先指出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再指出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及表达效果。情与景的结合方式一般是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另外,要注意情与景是否一致,是否有反衬现象。(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见的抒情言志的一种方式,即借助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志。这种手法使抒情含蓄、耐人寻味。(3)触景生情。它是指因见到某一景物、场景,油然而生的某种情感。其特点是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它与借景抒情最大的不同是情景相间(分写),而不是情景交融。情景分写的方式有:一句之中,上半句写景下半句抒情,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竟”“意俱迟”是情;两句之中,上一句写景,下一句抒情,或相反,如陈亮《水龙吟》中“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即上句抒情,下句写景;四句之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的,这种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表面看来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高考对这种手法很少涉及。(4)以景结情。它是诗歌结构技巧之一,是指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最大特征是在诗歌结尾写景。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它与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不同的是,它是篇章结构技巧,而后两者则是表现手法。2.演练体悟(1)(20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8·浙江卷,16)阅读下面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