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以下是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两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 我校心理健康训练和心理询问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漂亮的校内环境,促进同学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同学的第二个家,同学从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训练和影响,校内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扬橱窗都会给同学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索。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行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养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肯定的心理素养。因此,学校心理健康训练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当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同学自我体验、自我熟悉、自我训练、自我掌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肯定的心理素养。 一、创设有利于同学心理健康进展的环境 在校中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询问室,还配备了的心理询问师。同学通过询问、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冲突。但由于同学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急,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 据了解,询问的同学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惊等心情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询问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询问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关怀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关怀的那些问题。 学校心理询问师要赐予询问同学温和,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具体了解询问同学的各种状况,敬重、理解同学,爱护同学的隐私,做到既是同学的倾诉者,又是同学的询问顾问,努力消退同学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同学许多是需要关怀的,除了求助心理询问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训练活动等。 二、 老师是实施心理训练的主体 老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同学进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敬重同学,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同学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同学当作知心伴侣,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同学喜爱你的课,学习喜爱你的课,学习有了爱好,学业成果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热了,也增加了同学的归属感和自信念,又能培育人际交往力量,这将有利于完善同学心情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