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 本篇文章由中国教育查字典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假如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提倡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中国教育查字典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育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育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育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推举阅读:个人进展观心得体会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育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养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养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