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鲁迅散文(沈从文散文《时间》)(已更新)近期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鲁迅散文相关的内容,今日也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 鲁迅散文 相关信息并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非要属《伤逝》莫属了 完全就是现代都市青年婚后的思想变化啊 短篇阅读时间估计 2030 分钟。 《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 1925 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小说通过涓生、子君始以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终却落到悲剧结局的描写,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 。小说语言优美凝炼,富有诗的情韵;开头结尾部分有些语句的故意重复,不仅在结构上起着贯穿前后的作用,而且有物是人非之感,加强了抒情气氛,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有些句子写得委婉含蓄,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深化了主题 . 创作背景(来自我 ) “五四”时期,诉说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许多青年的公意,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20世纪 20 年代的小说创作,描写男女恋爱的占了全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中最多的是写婚姻不自由。鲁迅对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敏锐地发现隐藏在恋爱婚姻自由背后的危机。早在 1923 年底,鲁迅就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指出。妇女要解放应该用“剧烈的战斗”去争取经济权,“假如经济制度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到了 1925 年,鲁迅的世界观已处在根本转变的前夕,这时他则主张用“火与剑”的方式去彻底变革社会制度了。1925 年 10 月写的《伤逝》,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剧。鲁迅用小说的形式,把妇女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跟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以启示广阔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探究新的路。 [5] 以上就是关于鲁迅散文 相关问题啦,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鲁迅散文问题,关注我们的下次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