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权问题研究选送单位:成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人:肖腾文内容提要: 本文研究与分析上市公司控制和控制权问题相关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为参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式重组的投资者,设计上市公司未来控制结构时,提供一些分析的思路和值得引起重视的要点。在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中,不同持股比例的投资者其对公司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和参与程度,同时也会在利益的实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具体运作中往往出现对公司法人意志左右的争执。持股比例、董事制度的安排、持股结构的设计、业务方向乃至法人持股及社会公众持股的比例,都是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要因素。 正文: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上市公司控制问题而产生的纷争与诉讼已发生多起,远的如新大洲、申华实业,近的如金帝建设、宝商集团等。这些纷争与诉讼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曾被忽略的企业具体运作的细节问题凸显出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及设计公司未来控制结构时作出合理的安排,较好地实现投资意图。公司控制的产生及内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作为社会生产最基本单位的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历经了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并发展到了公司制企业。由于在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企业中出资者个人深入地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出资人通过自已的参与管理而自然而然地保持了对企业的控制,因而不存在本文所要讨论的控制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凸现的深层原因在于现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公司制的出现,特别是完全资合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有限责任公司是人资两合公司,出资者相对较多地介入到企业中)。由公司制而导致的企业出资者和企业内部运作相对分离态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制的一些本质特点:出资者产权的可分解性,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现代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它是由众多的股东分别以各自的财产投资所组建的,因此其所有权不再是完整地归于单一主体企业主,而是体现在股票所有权上。由于财产权主体结构的分散而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了众多的具有不同利益的主体。这些不同主体其出资比例大小各不相同,因而对公司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和参与程度,同时也会在利益的实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公司出资者的财产权出现了二重化分解,分解为公司的股权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这一双层产权结构最终导致了公司的股权持有者从法律上与公司的实际运营相对分离,公司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