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因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事之。从世祖征凉州,以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陪葬金陵。(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解析:选B。可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动词引领的短语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委身,“”用法同《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指女子以身相许,嫁给男子。B“.”隶户,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阶层,指来源于俘虏和犯罪没入官府的人户。C“.”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文中是后一种用法。解析:选A“”。此处的委身是寄身的意思,即把自己交付给某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却斗志昂扬。他生逢晋末动乱,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但最终还是稳定了阵脚,希望有所作为。B.司马楚之能诚恳待人,赢得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团结了司马顺明、道恭等人,还用真诚感化并收纳了刘裕派来刺杀他的人。C.司马楚之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以假节身份督战关中诸军,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仇池,战功卓著,得到了皇上的赏赐。D.司马楚之有着过人的智识。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确保了粮草的供应。解析:选C“”。得到了皇上的赏赐于文无据。文中提到的获赏,不是因此次打胜仗而受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译文:(2)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等到;为所,“”表被动;亡,流亡,“”逃亡;令,“”让;绝,断绝。答案:(1)等到叔祖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打败,司马楚之又逃亡到了汝水颍水之间。(2)当时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劝说他们让他们攻打司马楚之以断绝魏军的粮食供应。参考译文:司马楚之,字德秀,是晋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马馗的第八代孙子。他的父亲司马荣期,在司马德宗时担任梁州和益州的刺史,后来被他的参军杨承祖杀害。(父亲被杀时)司马楚之十七岁,他送父丧回到丹阳。这时刘裕正在诛灭司马氏,他的叔父司马宣期、哥哥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