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 19 课《大象的耳朵》说课稿 同民镇中心小学 陈晓勤1. 说教材 《大象的耳朵》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大象的耳朵 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开头,“”并围绕着 耷拉着 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 耷拉着 。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2. 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达到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 1.“” 会读 似、耷、咦 等 8 “” 个生字,会写 扇、慢、遇 等 8 个 生“”字,会写 耳朵、扇子 等 11 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4.“”结合生活世纪,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3. 识字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巧用识记技巧。“”“”如文中的两个多音字 似、扇 引导学生组词来区别。 竖 结合文“”“”中小兔子儿歌 两只耳朵竖起来 在加上动作来记住 竖 的特点;“”“”“”也引用生活中的 横竖 来理解。 咦、痛 换偏旁, 烦、竿 熟字“”加偏旁, 咦、痛、烦、舞 还可以用丰富的表情来展示。4. 以课后习题来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以课后习题来引领学生边读边思,这样既能突出本课的训练重点,也能突破训练难点;既不会拔高教学要求,也不会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就是在读文中,进行故事的创编,进行故事情节的表演。在读、说、想、演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哲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分辨的能力,明白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教学重点 1.“” 会读 似、耷、咦 等 8 “” 个生字,会写 扇、慢、遇 等 8 个 生字,“”会写 耳朵、扇子 等 11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对于童话故事,他们并不陌生,而且,他们也能从童话故事中提炼出自己的东西。 况 且,这篇文章不算长,理解起来应该很容易。但在练习课后第“”三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这句话时,孩子们还不能畅所欲言。5. 说教法1. 谜语导入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