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地球的结构考纲点击考情预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3.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2)特点 [特别提示] 由于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在船上或在水中游泳的人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不连续面:A 为横波、B 为纵波,两者在经过 C 莫霍面时明显加速;在经过 D 古登堡面时,A 完全消失,B 波速明显下降。(2)地壳:位于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其厚度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厚度越大;海拔越低,厚度越小。(3)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圈层,其下界面在距地表 2_900 米 深处。其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且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4)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可能是由极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其中 E 为外核,横波不能传播,表明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F 为内核,呈固态。(5)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2.水圈(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2)分类: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3.生物圈(1)分布: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2)作用:与地壳、大气圈、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1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平均17 km)古登堡界面→(2 900km)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 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特别注意] (1)正确理解地壳和岩石圈关系。① 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② 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2)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