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1/7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2/7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3/7
第 6 课 名二子说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苏洵 27 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携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苏洵文章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苏洵的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写法。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 卷。1.老泉苏洵之号。因苏家有“老人泉”,著名诗人梅尧臣又曾为之作诗,故苏洵自号“老泉”。苏洵通晓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喜读贾谊、司马迁的作品,尤其对《战国策》推崇备至。嘉祐年间,得到欧阳修推荐,以文章著称于世。2.名联四川眉山县城西南,坐落着我国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三苏祠,有副对联悬挂在大殿两侧: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后一句指三苏的文章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的文章一样流传千古。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 11 岁,苏辙 8 岁。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