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3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6 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有益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动力。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评价1.原因:(1)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2)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3)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4)主观原因: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2.评价:(1)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四、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