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引言•高热惊厥的急救原则•现场急救措施•药物治疗与选择•物理降温方法与应用•急救后的观察与护理•预防与教育目录CONTENTS01引言提高公众对高热惊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及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知识,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对高热惊厥的规范治疗和管理目的和背景对心理的影响高热惊厥会给患儿带来极大的恐惧和不安,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定义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对大脑的损害高热惊厥时,大脑的神经元会异常放电,可能导致大脑缺氧、缺血,进而造成脑损伤。对身体的危害在惊厥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高热惊厥的定义和危害02高热惊厥的急救原则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以及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等症状。观察症状快速准确地测量患者的体温,判断是否由高热引起。测量体温了解患者是否有癫痫、脑部疾病等病史,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询问病史快速识别与评估迅速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清理口腔调整体位避免刺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如强光、噪音等,以免加重症状。030201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使用抗惊厥药物控制抽搐。若患者持续抽搐不止,应立即就医。控制抽搐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帮助患者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使用退热药物帮助患者降温。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间隔,避免过量使用。药物降温在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抽搐频率、持续时间、体温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急救措施。观察病情变化控制抽搐与降温03现场急救措施0102将患者移至安全环境确保周围环境通风良好,无有害气体,避免患者进一步受到伤害。立即将患者从危险的环境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从火源、电源等附近移开。解开衣物,保持通风迅速解开患者的衣物,特别是领口、袖口等紧身部位,以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患者穿着较多或较厚的衣物,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以免影响散热和加重症状。将患者的头部轻轻转向一侧,有助于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气管导致窒息。如果患者口腔内有异物或分泌物,应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04药物治疗与选择地西泮首选药物,静脉注射,剂量0.3-0.5mg/kg,速度1mg/min,最大剂量10mg。如需要,可在15-30分钟后重复使用。苯巴比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剂量10-15mg/kg。首选药物及使用方法当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使用时,可考虑使用丙戊酸钠,剂量20-30mg/kg,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对于难治性高热惊厥,可考虑使用咪达唑仑,剂量0.1-0.3mg/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备用药物及适用情况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物治疗前,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静脉注射时应缓慢注射,避免过快导致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注意事项与副作用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事项与副作用观察副作用观察地西泮和苯巴比妥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副作用,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血压等指标。丙戊酸钠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胰腺炎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咪达唑仑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副作用,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等指标。01020304注意事项与副作用观察05物理降温方法与应用温水(32-34℃)或酒精(25-30%)和棉球或纱布。准备用棉球或纱布蘸取适量温水或酒精,轻轻擦拭患者的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操作擦浴时避免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皮肤;酒精过敏者禁用酒精擦浴。注意事项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03注意事项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冻伤;随时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出现苍白、青紫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冷敷。01准备冰袋、退热贴。02操作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患者额头、颈部、腋下或腹股沟处;或将退热贴贴于患者额头或太阳穴处。冰袋冷敷或退热贴010204注意事项与效果评估物理降温时需注意患者保暖,避免着凉。擦浴过程中应观察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