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道路的路基病害1.前言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沿海城市,不仅经济进展迅速,而且道路进展在一直以来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路基承担路面本身及路面以上的交通荷载,为道路的重要组成结构。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所处的气候分区基本决定了其道路的病害形式。故本文主要从山东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其道路的选择方面对道路路基的病害做着重的探讨。2.地形特点山东省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此类地区缺少砂石料,故基层多采纳稳定土基层。3.气候特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结合山东省的具体气候特点,如气温、降水等对其所在地区进行区划。3.1 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但地区差别不大,多数都在 13℃左右。山东无霜期一般为 174~260天,其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平原多于山地,沿海多于内陆。鲁南、鲁西南及鲁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区在 200 天以上,鲁中山区和半岛中部少数地区在 200 天以下。3.2 降水量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600~750mm 之间,其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山东各地年降水日数基本遵循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规律。鲁西北地区较少,多数在 65~70 天;鲁东南和半岛的东部地区是降水日数最多的区域,一般在 80~90 天之间;其它地区多数都在 70~80 天。3.3 日照山东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和云量的分布规律相反,从南往北增多,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全省变化范围为 2200~2800 小时。根据所给出的气候特征,结合公路区划原则可知,山东省处于东部湿润季冬区。4.路基病害因为山东省处于东部湿润季冬区,故山东省道路的路基病害除了普通路基所共有的病害外,其主要的路基病害为冻胀和翻浆。4.1 路基冻胀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基水在冬季受低温影响,温度较高的水向温度较低的土层方向转移,在温差聚水作用下,水分迅速聚集并逐渐形成聚冰层。水的补给是由地下毛细作用引起的,使路基表层水分不断增加,结冰后土体膨胀增大,形成冻胀。因山东省境内≤各地均可出现日最低气温 -10℃的低温天气。故这种病害为其主要病害。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有土的粒度组成、土的矿物成分、土中水分、土体密度、土中温度、荷载压力、土中盐分。4.2 路基翻浆翻浆是指在冻胀土的路段,在冬季,地下水分连续向上聚集,结冻成冰,导致路基在冰冻春融期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