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 裂缝修补主要以恢复结构材料的防水性及耐久性为目的,也有从维护人身安全及注重美观的角度而进行修补的。在满足修补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经济性来决定修补的范围及修补的规模等。 一、修补设计 修补设计原则上应根据第四章是否需要修补及补强加固的判定结果,进行恢复己开裂结构件的机能及耐久性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当的修补材料、修补工法以及在选择修补时间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设计。 进行修补设计时,应考虑如下事项: (1)根据是否需要修补的推断结果,设定修补范围及规模,还应按需要再度调查现场。 (2)掌握开裂原因、开裂状况(裂缝宽度、深度及型式等),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环境条件(一般环境、工厂地区、盐类环境、温泉地带、寒冷地带及特别用途)。 (3)为了明确规定修补目的及恢复目标,考虑(2)中的环境条件,选定最适于修补的修补材料、修补工法及修补时间。选择修补工法,可按开裂现场及开裂原因参照表 6.1 所示内容决定。另外,当构筑物处于盐类等苛刻环境时,应选择比普通环境条件高一个等级的材料及工法。如有可能,裂缝最好在稳定后再作修补;对随环境条件变化的温度裂缝,则宜在裂缝最宽时处理。 混凝土建筑物及构件的修补恢复目标将视竣工时的初期性能、建筑物的耐用年限、开裂原因、劣化程度及劣化范围等而异,另外,保修年限也不尽相同。 通常,可将修补恢复目标分成如下三个阶段: ①恢复到与健全构件同等性能。因水泥的水化热、碳化、千缩而产生的裂缝等,是作为搞清开裂原因而进行修补的对象。希望保修年限定为 10-15 年。 ②恢复到不阻碍使用的程度。当由钢筋腐蚀、碱性骨料而导致的裂缝及由此产生的劣化度比较明显时,或者开裂原因是多方面的,又不能将所有原因都搞清楚时,年限定为 5-10 年。 ③恢复到能够确保人身安全的程度。一般针对以确保人身安全而进行的应急修补工程。 (4)必须充分讨论修补作业所必要的机械材料、脚手架及工程现场对周围人群的安全保障。 二、修补工法及特点 2.1 表面修补法 常用的方法为涂覆法,增加整风光层,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浆液粘玻璃丝布,表面缝合等。 (1)涂覆法:混凝土表面出现数量较多的表面裂缝时,采纳手工或机械喷涂方法,将修补材料涂覆于混凝土表面,起到表面封闭作用。涂膜厚度在 0.3~2.5mm 之间,厚度大者适应裂缝变化能力强。选用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使用条件(室内、室外、环境温湿度变化,介质腐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