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_第1页
1/7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_第2页
2/7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_第3页
3/7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1 概况1.1 自然状况山丹县地处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海拔 1550~4444m,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95mm,蒸发量 2246mm。境内主要有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三十六道沟等间歇性河流,是典型的农业灌区,农业用水高达 90%以上,全县水资源总量 1.24 亿 m3,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600m3,是全省 18 个最干旱的缺水县之一。缺水是制约山丹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瓶颈。1.2 水利建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中、小型水库 13 座,总库容 4918.9 万m3,塘坝 26 座,总库容 72 万 m3;建成干、支渠道 109 条,总长度726.43km,渠系建筑物 2557 座;斗渠 1032 条,总长 1099.7km;农渠 3475 条,总长 1764.8km;机电井 770 眼,配套农田灌溉面积 0.63万 hm2;建成 30 万亩以上大型灌区 1 个,5 万亩以上中型灌区 1个,农田配套面积 1.07 万 hm2;水电站 4 座,总装机容量 1250kw;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2.44 万 hm2,保灌面积达到 2.17 万 hm2。灌溉水的利用率由 2024 年不足 51%提高到了 53%,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结合、蓄引提并举、生产生活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设施的相继建成和使用,在抗灾减灾、助推农村经济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进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水资源保障。2 存在问题2.1 水利建设进展不平衡受自然环境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山丹县地处境内上游的霍城、大马营等乡镇,仍然沿袭多年陈旧的灌溉制度,按自然分水的方式引水灌溉,靠天吃饭的局面依旧很突出,农业灌溉设施落后、简陋,输水渠道大多以土渠运行,输水损失大、浪费严重。地处中下游的位奇、清泉、陈户等乡镇,由李桥、寺沟等水库控制灌溉,其引输水条件相对较好,渠道衬砌率相对较高。近些年,虽然多渠道筹资,建成了一大批水工程设施,但整体工程型缺水问题依旧严重。2.2 工程设施年久失修,配套率低山丹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大多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受当时的“”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大多属 三边 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经几十年运行,工程老化、冻胀破损严重。近些年,虽然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部分渠道进行了改造配套,其衬砌率仅占干支渠的 27%,大部分渠道及设施仍处于超期服役、带病运行状况,使灌溉能力萎缩,设施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3 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山丹县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投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