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感 《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感 1 疾病既然存在,就应该正视它,然后治疗它。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或者根除疾病。而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只会延误治疗最后一命呜呼。其实岂止是蔡桓公,我们周围有许多人不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病不在身体上,而在心里。他们的疾病是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别人的批判就好像是扁鹊关于病情的诊断。从这则“寓言”里不难看出,对待别人的批判是应该虚心接受的,讳疾忌医只会给自己造成危害,丝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误是无法掩盖的,它存在着,你不承认并不能对它有丝毫改变。畏惧错误只会阻碍进步。错误其实也有其益处,那就是暴露出工作中的缺点。认清了错误就能发现那些不足,而不断的改进就可以实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刚愎自用是无法发现错误和不足的,因为当局者往往会陷人对成功的向往和幻想中,眼睛所注意的几乎全部都是优点和长处。忠言逆耳,大多数人都是喜爱听“顺言”而不是逆言的。只不过“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被忽略的意见背后往往隐藏着忧患,就如同蔡桓公的“隐疾”一样。其实,只要多听“扁鹊’’们的意见,就可以尽量避开错误了。 假如错误已经带来了损失,也不要灰心失望。失败是如何才能够成为成功之母呢?首先就需要承认错误、纠正错误,从失败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的错误别人看得更清楚,他们的意见最宝贵,何不敞开胸怀,去吸纳别人的意见呢?假如在错误之后依旧固执地坚持,就会陷人这样的境地:由一个错误滑向更为严重的错误。而改正起码可以给自己一个重新奋起的机会。 愿天下人不要再犯讳疾忌医的错误,不要再让后人觉得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可悲。 一定要防微杜渐,我是一个小毛病很多的人,做事总有点儿心不在焉,丢三落四,所以常常会惹下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多费了不知多少的工夫。父母因此不知说了我多少次,我总是那么满不在乎地回上一句:“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嘛,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直到遇上一个大大的教训。 家门口便是一条车水马龙的主干道。我常常不看红绿灯,只要觉得两边的车子离得还比较远,就飞快地跑着穿过去。有时站到公路对面的时候,回头看到擦身而过的汽车,我心里还会十分得意于自己的机灵和迅速。 一个冬天的傍晚,妈妈让我到对面的菜市场买块豆腐回来。我拿着小盆,和往常一样准备冲过公路。天色已经昏黑了,我向两边扫了一下眼,看到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