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课稿范文 一、说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教科板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的第一框。作为八年级的开篇课本框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步入八年级后,学生们在生活,学习方面比七年级时成熟了,而在人际交往中的亲子、师生之间的相处,渐渐出现了所谓的“代沟”问题这正是本框后面所讲内容。所以,学好本框内容就为学好以后的有关解决“代沟”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能对父母的生育之情,养育之恩充满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目标: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自我体验,了解父母的想法,尽可能地了解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3、知识目标: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义务;知道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框教学重点、难点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四、说教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纳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孝敬父母的典型材料。 2、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尊敬之情;在情境中共同探究孝敬父母的表现,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掌握应该用哪些方式去孝敬父母。 (2)亲身体验法:引导学生例举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体验父母的爱。 五、说学法: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实行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在自主参加的学习状态下掌握相关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出示情境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背景画面,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护。 学生:朗读或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进一步渲染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尊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