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杭州市萧山党山中学 邬昌玲【内容摘要】 文章根据实行新课标后现行语文阅读教学拓展的情况和自己的实践探索,提出了自己对拓展教学的肤浅看法,以及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培养学生在博大的生活课堂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能力,让学生真切体验到语文确实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关键词】 拓展 阅读 教学 实践与探索 一、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确实得到了广大师生和语文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因为他能使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总之,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流行总是令人欣喜的,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让我们静下心来对当前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实践作一番探索吧。二、拓展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拓展没有“中心”一位老师曾这样讲《春》这篇课文,先听音乐,再看画面,后朗读,最后讨论,教学似乎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接下来就是拓展了。老师说:“其实,描写美好春天的不只是朱自清先生,还有巴金、鲁迅,中国、外国,古诗、散文小说;还有电影,电视,流行歌曲,舞蹈;还有春天里的民间习俗……”然后带领同学们再看图片、听音乐、朗诵诗歌、唱《北国之春》和其他流行歌曲,直到下课。下课后教师的教学总结是:“现在不是要推进拓展型课程吗?我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拓展,自我探求,自觉领悟,最后达到自我创造的目的。”这节课本来是想加强课内外衔接 ,结果却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在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肆意发挥,无端延伸,冲淡了文本解读,分散了教学重点。2、拓展程度失当以前我这样教《安塞腰鼓》,上课时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拓展”:“请同学们说说课文录音的配乐都使用了那些乐器?你还知道那些乐器?”大多数学生面无表情,只有少部分在凝神苦想,但始终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出,最后只有我自己唱独角戏,我就大讲特讲乐器的种类:乐器分为西洋乐器、中国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敲击乐器……以及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乐器等等,然后,又放了几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辨认乐器,最后匆匆结束课文。这节课先让学生听听录音是有必要的,让学生了解一些乐器及乐理知识也是应该的,但是作为主导者老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度”,不能漫无边际,随意拓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拓展序列不清目前,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