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回荡的人生旋律(郑垧靖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郑垧靖深化田头采访(资料照片)郑垧靖一手创办的乡广播站传递了党的声音,宣传了法律法规,供给了致富信息,丰富了群众生活(5 月 9日摄)。[新华社记者秦 晴摄] 一个平凡而高尚的名字,传颂在千家万户;一段平凡而发光的人生,感动着无数心灵——郑垧靖,一个立誓扎根脚下厚土的有志青年,一位辛勤播种理想与奉献种子的基层宣传干部,其成长历程仍然不断在人们眼前“闪回”。 郑垧靖担任龙陵县平达乡宣传干事、宣传委员直至去世,一共 6 年时间。 6 年来,面临“基层宣传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尴尬,郑垧靖是怎样满怀激情投入工作的?面临基层党员干部“忠心耿耿,不知咋整”的困惑,郑垧靖是怎样坚守信念服务人民的?在繁累的工作中让他感应幸福并驱动他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人是社会形态中的人,境界攀升不可能是一个独行者的孤身跋涉。 郑垧靖去世 5 个多月后,记者参加中央媒体郑垧靖同志事迹采访团,第三次进入平达乡——在这片培育与滋养郑垧靖的泥土里,继续寻找他的萍踪,感悟他的人生。 心心相通 是被他真诚支付打动的人回报以爱 5 月的平达表情生动,以及一个多月前旱情严重时相比,一切都显得那末有生气,有活力。 阳光下,黄连河村石洞河村民小组村民胡双应的小儿子光着屁股在宽敞整齐的院中乱爬,被年轻的妈妈轻轻抓起,放进盛满清水的盆中洗澡,小儿啼声喳喳,惹得记者哄然大笑。 这温情的一幕引发了余文孝白叟深深地感慨:“假如不是郑老师去年帮助我们引进自来水,今年发生那末大的旱灾,我们村不晓得要遭多大罪呢1 另一番喜悦泛动在小河村清香扑鼻的茶山上。“我们村茶叶种植程度在全乡是数一数二的,来参不雅的人非常多,茶叶还没开始收,茶老板就蹲在村里不走了”漫眼叠翠,村支书陈必寿自豪之极。 这都是郑垧靖最想看到的变化埃 3 年前他带领村民改造的茶园进入长势最佳、产量最大的时期,茶叶产量增加 1 倍多,他推广种植的香归银毫品种价格每公斤 70 元,今年春茶收购,哪一家不是赚得心花怒放。“现在搞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要不然像郑老师在时那样子艰难了,每家每户争着抢着干,这种劲道要是郑老师能看到就好啦1陈必寿心中十分惦记那位已经远行的好战友。 触物生情,忖量绵绵。时间从容流淌,郑垧靖生前为之起劲的目标正一步一步实现,每每此时,父老乡亲都忍不住想念起与这一切变化紧密相连的好干部。 “1-3-5-7-7-5-1-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