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代谢1.如图甲表示某种酶催化相应反应物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的催化速率与反应物量的关系;图丙表示该酶催化反应物水解过程中,pH、温度与反应物的剩余量的关系,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酶(√)(2)图乙中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故该实验中“酶的量”是无关变(√)(3)图乙中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4)若题干是描述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的水解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则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5)若将pH调整为9,在丙图中的曲线一定为Ⅰ(×)(6)丙图中,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7)丙图中,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8)丙图中,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2.细胞内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判断下列叙述:(1)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2)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3)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4)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所以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无[H]积累(√)(5)真核细胞中过程①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6)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发生了图示过程①和④,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因为酒精是不彻底的氧化产物(×)(7)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图示中①②(×)3.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细胞呼吸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时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环境条件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判断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1)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2)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的体积(×)(3)若装置1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4)若装置1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4.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甲、乙、丙、丁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甲浓度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2)甲浓度下最适于贮藏该器官(×)(3)乙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4)丙浓度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5)丁浓度下,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6)丁浓度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7)丁浓度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5.如图Ⅰ表示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的甲、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Ⅱ表示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该叶肉细胞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相对浓度的变化趋势。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图Ⅰ甲中水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水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内膜(×)(2)图Ⅰ甲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乙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3)图Ⅰ甲乙均能发生能量转换,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甲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乙中(×)(4)图Ⅱ中A、B物质的动态变化发生的场所和图Ⅰ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相同(√)(5)图Ⅱ中物质A为C5化合物,B为C3化合物(×)(6)图Ⅱ中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7)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低(×)(8)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低(√)6.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示意图。图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请判断下列相关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