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专业代码:070102)一、专业培育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核心基础为讨论对象的数学类专业,培育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一定的信息分析与处理方面技能的训练 ,能解决信息技术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与工程计算等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二、专业培育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4、受到一定的信息分析与处理方面技能的训练,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数学模型、数值分析;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信号与系统、数据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运筹学、最优化方法、信息与计算机安全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 年 修业年限:3-6 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 199.5 学分。其中:通识课 47 学分、学科基础课 74.5 学分、专业课 27.5 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 38.5 学分。全校性公选课 12 学分。授予学位类别:理学学士五、培育措施 1、根据专业人才培育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讨论与改革,增加前沿知识的教学,对本专业课程,力争 85%以上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内优秀教材(包括经典教材的修订版、面对 21 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某些专业课程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使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得到培育和训练。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专业实验室面对学生开放,明确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法律规范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一、二年级学生加强基础理论、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育;三、四年级学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