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个字的成语及解释 1.关于五个字的成语及解释 小巫见大巫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学识广博,能诗善文,很有创新精神,深得曹操的赏识,在魏国做官。东吴长史张昉对陈琳的《武库赋》、《应机论》大加赞美。陈琳回信说他的作品比不上张昭等,是“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典故】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汉·陈琳《答张纮书》 【解释】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方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相形见绌 【相近词】相形见绌 【其它使用】 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何足以供回旋,比起目前这计划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朋友不以为然,美美地喝了一口毛尖茶,说:”我这算什么,和人家大款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那么多人都不怕,我怕什么?”2.关于五个字的成语及解释 物不平则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 50 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抵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3.关于五个字的成语及解释 依样画葫芦 【成语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出处】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 【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方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方单纯模仿 【近义词】生搬硬套、依模画样、照猫画虎 【相反词】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成语例句】 侄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依样画葫芦,细细临写。4.关于五个字的成语及解释 坐山观虎斗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