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教学勇气》读后感《教学士气》读后感春花秋月总能引发诗人的感怀,而寒来暑往却能激起老师的惆怅,在你我的教同学涯里,这样的疲乏,迷茫间或会静静浮现心头,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有连续的士气。面对老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士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化的探讨,他的许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老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敬重,让我更加情愿专心去倾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别,而当分别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惊,老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蔽,与内心隔离、与同学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老师深感疏离的苦痛,深切渴望“不分别”。所以,帕尔默召唤让我们重新熟悉自我,坦然面对恐惊,乐观重建联系,在“共同体”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士气。毫无疑问,《教学士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更是对我们内心召唤的回应。读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掩卷深思,会不自觉地把帕尔默的描述和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顿悟!1、“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纳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定会感受到苦痛。”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解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一般老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当先深化的去了解它,也深化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共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老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拘束,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惭愧,那时,我也会责怪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最终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苦痛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2、“或许课堂既不应以老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同学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117)我们的教学经受了“学科中心说”“老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同学中心说”,同学和学习过程比老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老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老师成为权威,要么同学永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久不会犯错。他提出应当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老师与同学共同专注这一“宏大事物”,构建简单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老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妙愿景犹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3、“除了问一个诚恳而开放的问题外,‘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153)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老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训练体制特别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很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快速成长起来。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