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目标高考考点考情分析试题分布考查题型命题趋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5 广东、江苏、福建2014 天津2013 北京、全国2012 北京、重庆2014 江苏 2013 全国卷 I2013 北京选择题非选择题命题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和主观题,题目难度一般不大。2016 年高考,以史书典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为背景,要求学生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第Ⅰ部分 课前复习案●自主学习(要求:掌握相关问题,独立完成思考,写出关键词,疑惑处用红笔标出)1.熟读课本 P62-P702.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148-149“考点梳理”和“疑难解析”部分自主研读、巩固并标出疑惑点。3.熟记重点:(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表现是什么? (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是什么?(5)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这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6)中华文化的力量的表现及作用是什么? 第II部分 课内探究案要求:多种方式检查重点知识,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一)成果展示 资源共享1.对课前复习案的重点知识检查落实2.请判断并说明理由(1)判断: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2)判断: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判断:中华文化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4)判断: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5)判断: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渐趋统一。( )(6)判断: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7)判断:我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因为注重理论创新。( )(8)判断: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9)判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10)判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3.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全面、详实、有逻辑)(二)合作探究 深化提升●关注生活 重点突破材料一:2015 年 4 月 6 日全球华人节八周年纪念韩国庆典活动启动仪式 世界华人组织联盟副主席、全球华人节主席、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会总会执行会长聚博圣为本次活动致辞并作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