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单元 第 13 课 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 21984 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 20 世纪最后 20 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2、何为经济特区?3、为什么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1、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是否能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作答。教师显示材料: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材料二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可知: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3、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点明经济特区的具体位置。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①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面对台湾。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③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⑤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