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西省运城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山西省运城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7
山西省运城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7
山西省运城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3/7
第 14 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学案重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难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局面出现的原因。课前自主学习:1.受西方影响,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变化。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_______________,深受新派人士的欢迎。2.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_______________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__________年.中国人民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提高了饮食水平。政府发动了 “______________工程”,城市人更讲究营养。3.改革开放以来,衣服的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中国人的着装,也从颜色的灰蓝单调走向______________,从单一的款式走向______________化。4.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在经济发达的______________地区,楼房比比皆是。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______________”.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中两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变化的同时,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也发生了转变,转变的表现有哪些?1.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明和生活方式。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众多的中国通商口岸建立工厂,开设商店、银行,还舶来各种洋货。② 租界里的西方人在那里建起西式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过来。(2)清政府为杜绝列强觊觎,也在济南、武昌等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比较繁荣的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3)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商埠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1)鸦片战争前,我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① 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吃满汉美食,住深宅大院。② 平民百姓则粗食布衣,住普通民居。(2)鸦片战争后中国服装、饮食、建筑、社会风俗等的变化。① 服装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中山装。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流行于大城市中。② 饮食的变化: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南方人喜吃米饭、海鲜;北方人喜欢面食、肉类。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西省运城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